新刊速遞 || 《澳門理工學報》2022年第3期目錄及摘要
名家專論愛的現代性:論文藝復興時期的愛慾 / 汪民安
[提 要] 在文藝復興初期,愛的觀念發生着微妙的變化。在但丁那裡,神聖之愛的絕對主導地位已經開始動搖了。儘管奧古斯丁式的神聖之愛仍舊是愛的終點和愛的本源,但是,世俗之愛是通向這種本源性的神聖之愛的橋樑,而不是它的對立面。在彼特拉克那裡,神聖之愛的本源性已經遭到了質疑,世俗之愛開始和神聖之愛發生了衝突,它們可以並駕齊驅。而到了薄伽丘那裡,世俗之愛已經佔了上風,神聖之愛失去了其主導性和本源性地位。愛就這樣進入了它的現代形態。愛的現代性也是社會現代性的一個表徵。
[關鍵詞] 神聖之愛 世俗之愛 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
[欄目編輯 劉澤生]
港澳研究(主持人:劉澤生)澳門經濟韌性的評價與提升:產業結構適度多元化視角 / 王鵬 鍾敏[提 要]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再次顯示澳門產業結構所存在的風險,加快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提升澳門經濟發展韌性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構建敏感性指標等方法對澳門經濟韌性進行測度,並運用回歸分析探討產業結構專業化、橫向多元化及縱向多元化與澳門經濟韌性之間的因果關係,在結合澳門產業結構發展特徵的基礎上,從“內”與“外”兩個角度對澳門經濟韌性的提升提出建議:澳門應堅持以博彩旅遊業為主導產業,重點發展以非博彩業為主的休閒旅遊業,借力粵港澳大灣區與“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發展佔地少、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產業。[關鍵詞] 澳門 經濟韌性 產業結構橫向多元化
綜合旅遊度假村吸引力元素及未來趨勢——以澳門綜合度假村為例 / 紀春禮[提 要] 隨着我國進入大眾度假經濟時代,綜合旅遊度假村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追溯綜合旅遊度假村起源、釐清綜合旅遊度假村定義及分類的基礎上,以澳門的綜合度假村為對象,分析認為人造景觀及裝飾、博彩娛樂體驗、非博彩體驗、輔助及配套設施是綜合娛樂度假村的重要吸引力元素。儘管近些年來綜合旅遊度假村獲得了快速的發展,但無論是我國內地還是澳門的綜合旅遊度假村,都必須不斷思考和探索未來發展路徑,以培育自身的獨特競爭優勢,打造具引領性的綜合旅遊度假村商業模式。[關鍵詞] 綜合旅遊度假村 休閒度假旅遊 目的地吸引力 澳門[欄目編輯 劉澤生]
西樂東漸、中樂南移的文化匯聚——論澳門音樂歷史傳統的獨特性 / 戴定澄
[提 要] 澳門是歐洲西樂東漸的首站,也是中國大陸中樂南移的匯聚點,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澳門開埠以來的四百餘年間,有很明顯的音樂線索和潛在的豐富記錄,無論中與西、宗教與世俗、經典與民間各個範疇的音樂都有自己的發展線索和當代成果。同其他一些華人地區西來文化歷史較短、或因各種因素有本土文化斷層的情況相比,澳門的這種中西碰撞、同存、共融、代代相傳的歷史傳統是頗具探討理由的音樂史個案。
[關鍵詞] 澳門音樂史 西樂東漸 中樂南移 天主教禮儀音樂 民俗音樂 中西文化
互為鏡像、互相成就——蓬皮奧·巴托尼與十八世紀英國壯遊文化 / 陳芸
[提 要] 18世紀中葉,義大利畫家蓬皮奧·巴托尼為英格蘭、愛爾蘭青年貴族繪製175幅肖像畫,成為當時壯遊文化中最重要的人物。作為帶回的藝術收藏品,肖像畫完美地將貴族們的自我形象與義大利的風景名勝、雕塑風物融合在一起,兼有審美價值與社會意義。透過巴托尼所作的幾幅肖像畫,可揭示他為何大受歡迎的原因。藉助對布置的場景、服飾的描畫、儀容美化等諸多因素的分析,進而挖掘巴托尼與英國贊助人之間形成了互為鏡像、互相成就的關係。
[關鍵詞] 壯遊文化 巴托尼 肖像畫 紳士教育
[欄目編輯 桑海]
中西文化(主持人:紀建勛)
景風東扇及其文化效應 / 朱東華
[提 要] 入華景教乃是基督宗教中國化的第一個歷史形態,同時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座豐碑。景教碑的現世開啟了景學研究的大門,並在明清以至民國的西學東漸潮流中,成為其隱秘而基礎的部分。反觀千百年間景教以及景學與中國本土文化相適應、相融合的方式和方法,我們便可發現,景教已經頗為成功地駕馭了時代的詮釋學形勢,在神學、經學以及禮儀實踐方面做出了創造性的貢獻,因而堪稱是基督宗教中國化的典型案例和重要的思想文化資源。
[關鍵詞] 景教 景學 中國化 安提阿學派 文化效應
“神父的新裝”抑或“耶穌基督的中國面孔”——利瑪竇形象文化史研究的是與非 / 紀建勛
[提 要] 形象史學是宗教文化史研究一個重要的新方向。在明末天主教入華史研究領域,2011~2012年曾經發生過宋黎明《神父的新裝》與夏伯嘉《紫禁城裡的耶穌會士》先後出版,以及宋黎明不留情面地批評夏伯嘉之研究的事件,儘管當時在中外交流史學界引起了一定的震動,但未有更進一步的反響。這一事件與利瑪竇形象史、中國基督教史乃至整個中外交流史領域的研究關係甚大,有必要釐清這種批評與爭論背後問題的本質。“神父的新裝”抑或“耶穌基督的中國面孔”,兩個人、兩部書論戰的背後,牽連着利瑪竇形象史的兩條線索與中外交流史研究的兩個原則,進而共同揭示出中國社會宗教的一種“雙向度”運行機制,這對於理解中國社會宗教的根本性質以及拓展我國的宗教文化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利瑪竇形象史 神父的新裝 紫禁城裡的耶穌會士 同情的體貼 中國社會宗教的“雙向度”
建國初期基督教中國化的歷程與路徑:以“三自宣言”為中心 / 李華偉
[提 要] 1950~1958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基督教中國化的開端,奠定了基督教在新中國的發展路徑和制度框架。無論周恩來與吳耀宗等基督徒領袖的談話,還是中共中央的內部文件,都指出推進基督教革新、實行三自是肅清西方文化侵略的重要步驟,是“反帝政治鬥爭”的重要部分。由此看來,實行三自不僅是中國教會擺脫西方控制和影響的必經歷程,而且還是收回國家主權的必由之路。也只有經過三自,中國基督教教會才能“變成一個道地的中國教會”,基督教中國化之路才真正開啟。建國初期基督教中國化的目標並不是要化掉基督教,而是要擺脫帝國主義的控制和影響,引導基督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領導信教團體和群眾與全國人民一起建設新中國。總結歷史,我們發現化什麼、怎麼化、誰來化、政府的角色和定位、目標為何等是基督教中國化的關鍵問題。
[關鍵詞] 三自宣言 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 神學中國化 反帝愛國 國家主權
[欄目編輯 陳志雄]
總編視角(主持人:劉澤生)新世紀二十年中國高校社科學術期刊研究熱點、問題與進路 / 姬建敏[提 要] 回顧與總結新世紀20年來中國高校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研究的熱點問題,對於整體把握中國學術期刊研究的學術動態、及時追蹤理論前沿、深切感受時代脈搏,具有無可置疑的重要意義。高校社科學術期刊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最大類群,新世紀20年來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高校學術期刊改革、學術期刊評價、學術期刊國際化與數字化、特色欄目與編輯學者化等方面。這些熱點問題,既展現了20年來中國高校社科學術期刊研究的重點、亮點與成就,也暴露了研究內容內部性與外部性失序、研究範式實踐性與理論性失衡、研究成果數量與質量失重的問題。總結經驗,反思問題,高校社科學術期刊的研究進路是聚焦學術理論、推進研究深度,關注現實熱點、拓展研究廣度,加強研究隊伍建設、提高成果厚度,借鑒多學科方法、延展研究長度。[關鍵詞] 高校社科學術期刊 學術期刊改革 期刊評價 數字化轉型 學術期刊國際化
近代報刊生活圖像的視覺話語身份 / 何國梅[提 要] 圖像生活史的研究追求凸顯普通個體的歷史價值與主體地位。藉此從視覺話語視角考察中國近代報刊生活圖景時會發現,近代中國報刊圖像形成了視覺啟蒙者與被啟蒙者、消閒引領者與都市消費者、革命者與革命受惠者三種不同的媒介話語身份。從修辭的角度看,話語身份的建構得益於視覺隱喻、互文以及範疇化的修辭策略。不過,這樣的探討跨越了過長的歷史時段而在某種程度上忽略了話語身份建構的多樣化與動態性,這也許是日後深化近代報刊圖像視覺話語身份研究的方向。[關鍵詞] 近代報刊 圖像生活史 視覺話語 身份建構 身份修辭[欄目編輯 劉澤生]
文學研究西方敘事學在中國的接受 / 江守義[提 要] 西方敘事學在中國的接受,有一個從譯介到運用再到對話的過程。就介紹看,經典敘事學時期側重於轉述,後經典敘事學時期側重於梳理,但總體上看缺乏批判意識;就翻譯看,成果豐富,對國內敘事學研究產生很大影響,但翻譯的覆蓋面不夠。國內敘事學的興盛主要在於對西方敘事學的運用,體現在理論認識、敘事作品闡釋、抒情詩分析、敘事藝術解讀等多個方面,但古代敘事文學研究和西方敘事學的融合還存在一些問題。對話是運用發展的結果,它體現了學界對西方敘事學接受的最高水準。對話的形式包括個人的理論創見、中西敘事比較以及國內敘事學期刊的出版,其中個人理論創見是最深層的對話,申丹、趙毅衡、傅修延等人由此彰顯了中國敘事學界的魅力,在國際敘事學界發出中國聲音。[關鍵詞] 敘事學 西方敘事學 國內學界 接受
唐人小說音樂書寫的維度及其審美意義 / 熊明[提 要] 音樂是唐人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事項,作為廣泛反映唐人現實生活與想象世界的唐人小說,音樂是其重要書寫對象。唐人小說的音樂書寫呈現出多面向、多維度的顯著特徵,在三個方面尤其突出,一是書寫樂人辨音之精微,二是書寫樂人解音之透徹,三是書寫樂人技巧之高超與音樂之美妙。唐人小說多維度的音樂書寫,不僅蘊含豐富的思想內容,在小說文體審美層面,也有着特殊的意義。不僅拓展了唐人小說的題材類型,豐富了唐人小說的“詩筆”內涵,也創造了一種特殊的結尾范式,啟發了唐人小說對文體結構美學的重視和多樣化建構路徑的思考和嘗試。[關鍵詞] 唐人小說 音樂書寫 維度 文體
當代英國童書中的中產階級秩序和女性主義立場——布萊頓和威爾遜作品分析 / 裴亞琴[提 要] 布萊頓和威爾遜創作了大量廣受好評的兒童文學作品,在當代兒童文學領域佔據重要地位。布萊頓的作品是中產階級秩序和女性主義之間妥協的產物,她既塑造了獨立的女性形象,也展示了英國中產階級的主流價值觀。威爾遜在英國傳統共同體趨於瓦解的背景下表達了更為明確和徹底的女性主義立場。儘管兩位作者所處環境和書寫風格差異極大,但她們都屬於英國自由主義思想傳統,她們講述的故事是這一傳統在不同年代英國兒童文學中的折射。[關鍵詞] 英國兒童文學 布萊頓 威爾遜 中產階級秩序 女性主義[欄目編輯 桑海]
動物研究專題(主持人:陳懷宇)蜀有異獸:唐宋士人對巴蜀動物資源的觀察與認知 / 馬強[提 要] 四川盆地野生生物資源十分豐富,具有生物多樣性地理分布特徵。由於區域地理與生態環境相對封閉性特點,大量古老的野生動物得以保存。唐宋時期文獻中保留有對於四川盆地動物地理的豐富記載,不僅成為今天研究唐宋西南地區歷史生態環境及其變遷的珍貴記錄,而且也反映了中古時期我國對動物地理的認識水平。限於唐宋史志文獻中西南地區生物地理資料雖較豐富卻極為零散,這裡僅僅討論重點唐宋時期對四川盆地動物資源的考察及認知 。[關鍵詞] 唐宋時期 巴蜀 野生動物 歷史動物地理
南綠北藍:國史上孔雀種屬與地理分布的跨學科研究 / 鄭豪[提 要] 漢文文獻所載孔雀的地理分布範圍包括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滇西南和西北塔里木盆地。這些文獻所記載的孔雀一般是綠孔雀。當一些文獻特稱西域、中亞出產的孔雀時,即指源自印度的藍孔雀。兩種孔雀在地理分布上呈現出“南綠北藍、間有交叉”的特點。維吾爾語Kum-tuche一詞與孔雀、鸚鵡皆無關聯,它指的是新疆特有的鳥類——白尾地鴉。歷史時期孔雀的分布範圍迅速縮小,不僅有人為捕殺、棲息地減少的原因,還有本身習性與環境適應能力的因素。孔雀在歐亞大陸生存與傳播的歷史,折射出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精神關懷。[關鍵詞] 孔雀種屬 西域 白尾地鴉 動物史 物種交換與傳播[欄目編輯 桑海]
台北近史所藏辛亥前梁啟超函札考釋 / 馬忠文[提 要] 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藏康有為存札中包含一批梁啟超親筆書信。這些書信寫於甲午至辛亥時期,大部分未收入新編《梁啟超全集》。信中既反映出《新學偽經考》參案發生後康黨的應對策略、甲午戰爭期間的朝局;也披露出康黨策劃刺殺劉士驥案件的部分細節;有些函件雖然殘缺,仍可窺見辛亥前夕梁啟超的政治謀略和思想動態,值得學界深入研究和利用。[關鍵詞] 梁啟超 康有為 保皇會 辛亥革命
趙鳳昌與寧波幫商人的交往 / 李志茗[提 要] 作為近代中國最大的商幫,寧波幫在近代中國社會變遷中表現出色,獨領風騷,因此引起眾多的關注,成為一個熱門的研究課題。但學界在研究寧波幫時,大都津津樂道其白手起家、打拼成功的一面,卻忽略了其成功背後的其他各種因素,特別是人際關係網絡。這種人際關係網不僅僅限於親緣、地緣、業緣等傳統社會關係,還包括創業過程中建立的各種新的社會關係。以寧波幫商人與趙鳳昌結交為例,雙方除了日常的交往,還有經濟上的投資合作,進而借助趙氏的私誼網絡,寧波幫攀附了其背後的統治集團,有力地促進自身事業的發展。就此看來,如果學界能關注寧波幫類似的私誼之網,則不僅可大大增加資料來源,獲取更多更翔實的史料,而且能拓寬視野,提升立意,推動寧波幫研究的進一步深化。[關鍵詞] 趙鳳昌 寧波幫 葉澄衷 樊棻 宋煒臣
新中國與舊文人關係之側影:以許寶蘅加入中央文史研究館為中心 / 吳昱[提 要] 以“敬老崇文”為目的成立的中央文史研究館,雖以社會名望及文化學識作為挑選入館人員的標準,但亦同時慮及挑選對象的歷史背景及人脈關係。尤其在新中國建國伊始的背景下,學識得到眾人肯定的許寶蘅卻在申請入館的事情上一波三折,而最終入館的確定則與時勢發展及人事推薦密不可分。由其日記做出的分析,可以對新中國早期中國共產黨的知識分子政策進行更為豐富細微的觀察。[關鍵詞] 敬老崇文 文史館 許寶蘅 知識分子[欄目編輯 陳志雄]
本刊網址:journal.mpu.edu.mo[網絡編輯 陳志雄]